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黄玉龙院长一行来访陕西省翻译协会座谈交流
所属分类:协会要闻 阅读次数:36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1日 19:35:27

2025年4月10日上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陕西省翻译协会座谈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副院长王飞、新技术发展部主任梁倩如,国际传播部副主任金乐楠一行与陕西省翻译协会胡宗锋会长、苏蕊副会长、“翻译技术委员会”王均松主任、“无本译写研究委员会”刘晓峰主任围绕翻译事业发展、技术应用与国际传播的“无本译写”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黄玉龙院长强调,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长期致力于推动翻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希望与陕西省翻译协会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地方文化外译、专业翻译研究及翻译技术应用的新路径。黄院长特别提到,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双方可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联合举办翻译大赛、学术研讨会、地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交流推广等形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翻译人才,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
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回顾了协会40余年的发展历程,指出陕西译协始终致力于推动翻译学术交流、行业服务与人才培养,强调尤其在文学翻译,打造“文学翻译陕军”、AI赋能科技翻译和翻译理论“无本译写”创新等领域成果丰硕。
陕西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苏蕊介绍了协会“SLOT”(Shaanxi Literature Overseas Translation)计划开展十七年来的文学翻译成就,汇报了协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包括“三秦翻译奖”、“中国地域文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海伦·斯诺国际翻译大赛”、“无本译写研究论坛”、“无本译写研究《译苑》专刊”等品牌翻译研究支持工程。她表示,未来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的合作,拓展翻译技术培训、AI赋能学术交流和“无本译写”翻译理论创新与应用等新领域,助力文学陕西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翻译技术委员会”主任、西北工业大学MTI中心主任王均松详细介绍了委员会在机器翻译、语料库建设、本地化工具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他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陕西特色文化术语库”建设,开展翻译技术培训,并探索人工智能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委员会计划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联合举办翻译技术研修班,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无本译写研究委员会”主任、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翻译系主任刘晓峰教授阐述了“无本译写”理论的核心内涵,指出其突破了传统翻译的“单”底本依赖,强调跨文化语境下基于“碎片式底本”的创造性转换,彻底解决了“不可译性”问题。他结合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典型“无本译写”案例,强调了“无本译写”解构和重构传统翻译学及人才培养认知模式的学科价值以及该理论在非遗译介传播、地域文学文化对外译介传播、影视本地化等领域的实践价值。刘晓峰透露,近期将联合《外国语文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翻译界》《译苑新谭》《译苑》等知名外语类学术期刊开设“无本译写研究专栏”和“专刊”,并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举办第一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以推动翻译学、传播学、区域国别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黄玉龙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对陕西省翻译协会的学术积淀与社会贡献给予高度评价,称赞陕西省翻译协会在地方文学文化外译、翻译技术应用和翻译理论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他表示,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将依托国家级平台资源,与陕西省翻译协会在课题研究、人才培训、国际传播项目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地方协会+国家级机构”协同创新样板,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贡献力量。王飞副院长也充分肯定了陕西省翻译协会的努力,同时对“翻译技术委员会”、“无本译写研究委员会”这两个新晋委员会表达了祝贺与厚望。
本次座谈会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通过定期交流、项目共建等方式,携手推动翻译事业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