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海伦•斯诺新闻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所属分类:协会要闻 阅读次数:84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1日 19:40:55
谢莉尔·福斯特·毕绍福
(2013年10月16日)
尊敬的李伟主任、舒暲副会长,
蒋慧莉主席、廉振民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
有机会参加以我姑妈命名的“海伦·斯诺新闻奖“颁奖大会,我向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这是我第二次出席这样的颁奖仪式。我第一次出席“海伦·斯诺新闻奖“颁奖仪式是2002年1月19日。那一次颁奖大会,我带来了我的孙女凯琳。这一次,我带来了我的孙子安磊柯。当他还是小孩时,就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在,他成长大了。当他在加州艾尔凡大学读书时,安磊柯选择的专业就是中国语言和文化专业,并且获得了一个奖学金,来北京大学留学。在旅华学习和工作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北京姑娘,在今年夏季刚刚完婚。安危先生告诉我,在这次旅行期间,人们管叫他“中国的女婿”。因此,我感谢海伦留给我们的中美友好的精神遗产,我也被不断地提醒着海伦所留下的新闻风格的遗产。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对她的新闻遗产的一些看法。
星期一到西安后,我去“八办”纪念馆参观了升级版的《海伦·斯诺在中国》展览。这个展览创办在西安这个城市,是再合适不过了!海伦正是从西安这里出发,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延安采访,记录下了当时最重要的历史故事之一。她采访了毛泽东和其他长征过来的红军领袖,写下了30多位红军指战员的生平传略,在延安待了四个月又两个星期之后,她返回的地方,恰恰又是西安。她的延安之行,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她带回了她采访朱德生平的笔记,后来作为独立的一章,写进了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作为斯诺团队的一员,她主动地、毫无保留地与埃德加分享她自己的采访材料,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贡献和功劳。无论从一个人,还是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去看,海伦生平中的西安-延安之行,充分彰显了她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海伦的个人风格源于她的态度,从她一踏上中国的大地那一刻起,这一点就显而易见了。
海伦虔诚地关心普通老百姓,她的心和普通民众连在一起。 海伦的口碑很好,大家都信任她,所以,她才能够在延安采访红军里的许多男女战士的生平经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时延安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差,几乎是原始状态,她竟然在那里待了四个月另两星期,而其他访客,在延安只是待三两天就跑掉了。
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海伦曾经写道:“我真的喜欢他们。当你感到你与千百万人民有着一种特殊的中美关系时,不嫌弃脏臭、贫困、疾病、危险、不舒,等等,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其中有一位会让您知道,他的旁边也存在这样的情景。”
海伦如实地报道她所亲眼看到的事情,尽管她的报道很可能不得人心、不受欢迎、甚至会遭到横祸。
我想起了1936年的西安,形势错综复杂,张少帅接受了海伦的采访,透露了他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愿,公开与他的顶头上司蒋介石唱起反调。张少帅想让海伦把他的这一主张,尽快通向报界。在西安,没有一个人敢把她的报道发出去,所以,海伦就急急忙忙赶回北平,把她的这一独家新闻发往伦敦。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把海伦推上了风口浪尖,海伦也被列上国民党的黑名单。1937年,当她第二次来到西安时,官方派出的六名武装便衣警察,对海伦进行全天后地看守和监视。
海伦为什么能够两次来西北冒险旅行呢?
海伦知识分子的好奇心,以及为寻找事实的决心,在她的著作里有着明确的表述。她写道:“在1936年的中国,没有一个外国人知道红军是怎样的一群人…… 然而,学生和知识分子别无选择地向往红军,虽然红军领导人被蒋介石描绘成‘赤匪’。海伦继续写道:“我们对中国真正的问题,了解得如此甚少,就这样离去,我感到羞耻。这就是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于1936、1937年采访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原因。”
海伦预测到一部名著的问世。
当埃德加采访到毛泽东的生平材料,回到北平准备写作的时候,尽管材料相当丰富,但在如何写作的观点上,斯诺夫妇明显的有所不同。埃德加想压缩篇幅,自己改写毛泽东的谈话。如果把许多细节都写了进去,就会影响读者阅读的兴趣。海伦不同意埃德加的观点,认为毛泽东的故事是经典,是全书的心脏。海伦还说,埃德加应该一字不差地讲述毛泽东的生平,就像请乔治·华盛顿在佛治谷讲美国革命的故事那样。埃德回到道,“你不能把一大堆那样的东西塞进一本书里,那是永远行不通的。”海伦却坚持认为,要让读者了解毛泽东和他面临的问题。她分析总结了他们两人的观点分歧之后说,埃德加的观点是沟通,而她的观点是“药疗”。埃德的书成为经典,已被历史所证明。
我想引用两段语录,来了解海伦的新闻原则,及其产生的硕果。
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斯卡拉皮诺评论海伦时写道:“没有几位美国学者像海伦·斯诺那样,为研究现代中国问题的学者提供了如此丰硕的信息资料,对许多读者来说,只知道她叫尼姆·威尔斯。” “在尼姆·威尔斯的《延安采访录》一书中所包含的真实性,是毫无疑问的”。
海伦的《续西行漫记》1979年再版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写道:“美中关系,被海伦一生的经历及其工作所概括,那是一种真正的关系,为美国人和中国人开始走到一起,起到了支撑和铺垫的作用。所以,一旦两国关系解冻,昔日的隔离,似乎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海伦·斯诺在中国的工作以及她盖世无双的研究,是任何分歧都无法改变的、中美友好关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