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29-87815713
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要闻

走近海伦的朝圣之旅

所属分类:协会要闻     阅读次数:91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2日 12:08:42

——访陕西省翻译协会文学翻译委员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求生朝圣》译者杨金梅
 
来源《图书馆报20161021
/笔名与  署名)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首次西北之行80周年,海伦•斯诺首访西安独家采访张学良将军80周年。著名作家冰心(斯诺夫妇在燕京大学工作时的邻居)曾如是评价:“埃德加·斯诺的事业,也可说是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事业,两个斯诺,在事业上是不可分的。”
    9月21日,在国际和平日和海伦•斯诺生日当天,笔者采访了翻译美国著名女记者、作家、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海伦·斯诺未曾出版的手稿《求生朝圣》的作者的译者——陕西省翻译协会文学翻译委员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杨金梅,听她讲述这位读者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海伦终生追求真理的伟大女性鲜为人知的一面。
    杨金梅,彬县北极人。陕西省翻译协会文学翻译委员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翻译和文化。曾讲授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翻译(英译汉、汉译英)、高级英语、英语阅读,基础口译,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2006-2007年在美国麻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翻译中心进修,跟从爱德温.根茨勒教授学习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课程,期间参与翻译中心的多个翻译项目,参与学区小学特殊教育项目。目前参与校级社科项目目前参与省级社科项目1项。代表性成果有译著The Ox of Diligence and Devotion. New York: Global ePress LLC,2012;翻译短片小说“Mount Yanzhi”, Old Land,New Tales: 20 Best Stories of Shaanxi.独立翻译,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1;参编《学科教育实习指南.英语》,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获陕西省级二等奖;编著了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系列教材之《专业八级10年真题解析》(22万字)由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发行。
 
您好,据了解您最新著《求生朝圣》一是北京出版集团发起的名人看中国丛书之一,您介下本原著作者海·的生平和书译著的主要内容?
 
杨金梅:谢谢!海伦·斯诺(1907-1997.1)曾是美国新闻记者,她是突破国民党封锁到达苏区的第二名外国女性,第五名西方记者,第一名系统报道陕甘宁边区的美国作家。她出生于美国犹他州,1931年来到上海,1932年与埃德加·斯诺结成伉俪,1937年春,她继斯诺后只身实地考察延安,亲历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正义斗争,并向世界进行了如实的报道。1949年5月与斯诺分手,而且没有再婚。回到美国后,她继续关心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写了50多本关于中国的书籍,包括《在红色中国》、《中国新女性》和《我的中国岁月》等。晚年,她把自己的书翻译成中文和朝文,有的还翻译成日文。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后,她于1972年末和1978年两次再访中国。80年代两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海伦“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证书和证章。1997年1月11日,在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一家养老院病逝,享年89岁。海伦终生热爱中国,临终时含着热泪说:“我爱中国,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求生朝圣》是海伦.斯诺未曾出版的手稿,包括若干未经编排的独立篇章。这些文章既有海伦对冷战时期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女性等领域的敏锐洞察和独立思考,体现的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海伦。而以有机生活又有以有机生活、旅游、舞蹈为主题的个人生活经历,则向读者展示了这位终生追求真理的伟大女性鲜为人知的一面。
 
魏锋:您翻译海伦·斯诺的著作的缘由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杨金梅:80年前,一大批世界各国的正义进步人士和反法西斯的国际主义战士,纷纷来华支援和帮助中国人民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著名作家、记者、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忠贞不渝的朋友海伦·斯诺(Helen Foster Snow),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促进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一直以来,研究海伦·斯诺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雪莲(Sharon Crain)女士,安危老师等跟陕西师范大学的因缘,让我有机会了解到海伦.斯诺的事迹,内心对她非常的敬仰。此次陕西省翻译协会与北京出版集团发起的“国际名人看中国国际友人看中国”丛书项目,实现了我翻译让我有机会拜读并翻译海伦的书稿《求生朝圣》一书的愿望,自己也非常高兴。
我很欣慰我很感激,在翻译《求生朝圣》一书过程中受到中国翻译家协会副主席安危老师,北京出版集团的王曷灵主任,宋佩谦主编的鼓励和帮助,。我所在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敏副教授亲自在百忙之中担任本书的译审,对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深表敬意!也真诚感谢还有我的同事和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都给予了我的支持和帮助!
翻译海伦的作品,就如同一次走进海伦的朝圣之旅:静静地走进海伦的内心,触摸她深邃而又清新的心灵韵律:她对政治、经济、女性、环境等问题的忧虑如同大提琴深沉的诉说;她所奉行的简朴、清新的灵性生活如同小提琴欢快的吟唱。在翻译过程中,能够跟海伦的思想产生共鸣时自然心生欢蔚,对海伦深邃的思想无法全部理解时也深感惭愧!希望籍由这部作品的翻译出版,能够让海伦找到更多跨越时空的知音,让更多的读者理解海伦之忧,体会海伦之乐!愿国际友人的中国情怀代代长青!
 
魏锋:海伦·斯诺提出“工合”的主张,在中国发起和参与了一场全国性的工业合作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她在创建‘工合’工业合作社中的重要作用,海伦·斯诺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那么,译著第一章“美国的希望”,请您谈一谈您对本章节的理解?
杨金梅:海伦1938年在中国时曾经发起和参与“工合”组织,虽然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让她的投资有去无回,但是海伦始终对“工合”情有独钟。她在1984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岁月》一书中回忆道:“我花费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和精力,想方设法使工业合作社得以生存和发展…… ‘工合’项目本身,就有着它自己的生命力。无论它多少次地被认为‘无望’和‘不可能’而遭放弃,‘工合’却一次又一次地东山再起”。…… 工合在20世纪80年代再次复兴的时候,海伦·斯诺理所当然地为它喝彩,并且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新组建的工合国际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的一员,直至她辞世。在《美国的新希望》一文中,海伦收集和论证了世界各地的“工合”形式,最后认为“工合”是美国社会的新希望。海伦说“工合是介于极端之间的中间道路。它超越了穷困的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界限,不会伤害到任何一方,却可以惠及到所有人,可以将这个国家从盲目的无政府主义甚至内战中拯救出来。它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
《美国的现状》是海伦对冷战时期美国宗教和社会状况的观察,部落主义,宗族主义,蒙昧主义,幼稚宗教主义,“寻根主义”,以及在反纳粹主义旗子掩盖下的纳粹主义;回归“封建主义”;新教运动等现象让海伦看到的是倒退而不是进步。海伦认为美国未来的希望可能是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在文章结尾海伦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敲响警钟“一个有科学而无伦理的头脑不仅是危险的,同时也是反社会的,是低劣、不可取的。”这种警告对今天的时代依然非常重要。
《美国人在中国的经历》是斯诺夫妇三四十年代在中国的故事:参与学生运动,亲历西安事变,延安之行,发起和推动“工合”组织等,以美国人的视角,亲历者的身份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其中不乏海伦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的敏锐洞察。
 
 魏锋:海伦·斯诺是一位未被充分关注的伟大女性,但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到她对女性社会状况的关注和寄予,您认同吗?
杨金梅:是的。海伦·斯诺是埃德加的夫人,是他亲密的伙伴,他们在中国认识、结婚,一起在中国生活了10年。埃德加《西行漫记》的写作,是在海伦的帮助下完成的。埃德加在《复始之旅》一书中写道:“海伦是个极不寻常的女人,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是一位忠诚的合作者。她既是我的伴侣,又是我的批评家。” 我们足够能感受到埃德加对她海伦的认可,。作为女性的海伦身为知识女性的海伦,一方面能够体会女性的内心状态和感受,另一方面又以非常理性的角度宏观地还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女性的社会状况方面,因此也写了不少以女性为主题的文章。在《致青年女性的一封信》中,海伦从女性的角度对美国社会宗教现状,女权问题,女性健康、黑人妇女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图找到解决女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期望女性能够成为促进美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论女性》中海伦对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下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一种在尊重女性特质,尊重男女自然差别的前提下让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方法。海伦认为“工合”组织有机会成为解决女性问题的新途径。在《健康美丽秘籍》一文中,海伦带着对女性独特的关爱和关注,探寻了世界各地女性保持健康和美丽的方法,期望美国女性以健康、美丽、阳光、积极的形象为美国社会带来一道健康、美丽的风景线靓丽的风景线。
 
魏锋:海伦·斯诺心中常系着中国,了解灾难深重的中国,同情中国人民的遭遇。她富有正义感,勇于追求真理,厌恶法西斯和侵略,她在中国以及后来的经历都证明,海伦·斯诺是中国人民的忠贞不渝的朋友。请杨老师谈一谈您还有那些体会或者感悟?
杨金梅:新中国建立以后,曾经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海伦夫妇似乎淡出了中国人的视线。在这部手稿中,我们有机会看到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海伦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她个人生活鲜为人知的一面。《农业和有机农业》《有机生活》《简朴生活》《牛奶、钙、维生素和我》等篇章包含了海伦对化工机器时代种种问题,特别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的破坏,食品安全,消费主义、物质崇拜等问题的担忧,。海伦倡导并亲自实践以“灵魂的富裕和土壤的肥沃”为标志的有机健康生活理念,成为30年后追求美好新生活的美国年轻人的先驱和导师,也道出了今天渴望回归传统的中国人的心声!
《大海、美丽的大海》《穷游美国---阿巴拉契亚的金秋》《棕榈湾 1960》《快乐如女王》等篇章展示了海伦热爱运动,热爱生活,俏皮灵动的生活画面。尽管囊中羞涩,每月只有70美元的收入,海伦却可以如女王般怡然自在地生活,享受旅游的快乐,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其间不乏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精彩论述。
《方块舞:全美室内运动》和《邀您跳“圆舞”》两篇不仅让读者有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观想海伦偏偏起舞的曼妙舞姿,了解她热情奔放的性格侧面,更有机会细致地了解方块舞和圆舞的发展演变史,各个时期的风格和主要曲目,以及当时风靡美国时的状况。其资料详实丰富的程度,足以成为研究美国20世纪中叶民间舞蹈史的学术资料。
在《生存DIY之如何当作家》中,海伦以一种风趣幽默的笔调探讨了作家这一人群的特殊气质,高产作家善用时间的秘诀。作为需要精神上高度专注,体力上高强度付出的人群,如何保持作家的身心灵的健康也是海伦探讨的重要角度。海伦的这些有益的探讨,对于当今从事脑力劳动的学术界同仁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面对中年离异、经济拮据、政治形势险恶、知音难觅等困境,大多数人都会愤懑和沮丧,甚至变得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而海伦却以其超越时代的冷静与智慧,选择跳出物质主义的洪流,过着“人不堪其忧,海伦不改其乐”的灵性生活。虽然独处麦迪逊乡下简陋的小木屋,海伦却以一颗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无时不关注着美国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众多问题,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仁人志士。正如海伦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说道:“我找到了一条新路,在这里,身体近乎匮乏,内心却无比的富饶。我放弃了众多的物质需求,却换来了内心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让我从心所愿,而这也正是我未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魏锋:海伦·斯诺一生写过60多部著作和手稿,是中国人民忠贞不渝的朋友,是中美两国之间重要的桥梁,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了解了海伦对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及其价值,翻译成中文出版作品不断在增加,您在中美翻译和文化研究方面还有那些打算?
杨金梅:我会一如继往地传承和发展老一代革命领袖和斯诺夫妇亲手缔造的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 “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翻译协会有关翻译出版、学术交流、公益竞赛、公益展览等活动,研究斯诺主题的译著,践行斯诺精神,为中美两国民间的友好交流和人员往来尽己所能。
 
魏锋:杨老师,作为外语学院的学生以后很可能要从事与外文有关的工作,请您与读者分享下,如何去阅读英文原版书?
杨金梅:您这个问题非常好!在网络高度发达,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我自己感觉要静下心来读英文原著似乎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年轻一代外语学生阅读原版书的习惯需要引导和培养。读书需要有所拣择,要读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的具有正能量的书。一本好书反复读,才有可能真正领悟作者的深意,让自己受益。我大多时候读书也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是曾经有过反复读一本书,听一套磁带,看一部片子的经历,发现收获很大。所以建议年轻的朋友们不妨试试,这也算是对我自己的自勉。当我们对所读的书中作者所要传递的深意产生共鸣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让自己受益的思想,所以就会愿意去翻译这部作品,愿意去做架桥者。这是外语人的优势,也是责任。愿我们外语界人才辈出,薪火相传,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座绚丽的彩虹桥,让世界因为了解和理解而更加和平!

Copyright © 2021-2024  陕西省翻译协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04900号-1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