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29-87815713
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要闻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译不了贾平凹的《秦腔》

所属分类:协会要闻     阅读次数:680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3日 14:24:04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
译不了贾平凹的《秦腔》

  葛浩文对中国文学作品很痴迷。

  由70多岁高龄的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英文版《狼图腾》在内地一经上市,便受到读者的欢迎,一举跃入图书畅销榜。近日葛浩文来中国出席《狼图腾》英文版首发式,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透露说自己曾想翻译贾平凹的长篇《秦腔》,但由于其中的家乡话太多,难以翻译而最终放弃。说到中国作家多年来无缘诺贝尔文学奖,葛浩文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中国当代小说乡土味重

  ——翻译成了难点

  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过去30年里,曾将贾平凹、莫言、苏童、毕飞宇等数十位中国最知名作家的40余部力作译介到西方,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推手”。谈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葛浩文表示,中国作者喜欢先描述故事背景,对中国人来说故乡太重要了,但西方人觉得“啰嗦”。他们喜欢头一句话就让读者震惊。对冲刺茅盾文学奖的力作《秦腔》,葛浩文称曾经试图翻译,但这部作品中的家乡话太多,因此他放弃了。

  中国作家无缘诺贝尔奖

  ——缺少翻译人才

  葛浩文驳斥了德国汉学家顾彬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言论,认为缺憾之一是缺少翻译人才,能译成瑞典文的人太少,翻译作品无法更多展示中国当代文学实力。他说,翻译家常常面临这样的质疑:中国不缺好小说,可屡屡无缘诺贝尔奖,是翻译水平差吧?对此,葛浩文有些无奈:“不能全赖翻译家,诺贝尔奖的评奖规则也是障碍。”葛浩文抱怨,参评作品很多都必须译成瑞典文,评委中能把中文译成瑞典文的,也只有汉学家马悦然而已。

  作家写剧本赚钱

  ——这应该能理解

  对顾彬近日接受采访时将矛头对准中国当今文坛作家写剧本的普遍现象,葛浩文很吃惊,“顾彬为什么说剧本就不是文学作品?”葛浩文并不认同顾彬的批评,反驳说,“写剧本赚的钱多,这应该能够理解,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你不能去规定一个小说家只能写小说,这是不合理的。”

  对毕飞宇评价

  —— 一位有创造力的作家

  西方市场的中国作品一直很少,“现在情况渐渐改变,翻译中国作品的人也多了,当然,我希望他们把好的作品留给我。”葛浩文透露,他翻译的毕飞宇的《青衣》获得国际认可。现正在与林丽君合作翻译毕飞宇的另一作品《玉米》。他说毕飞宇是“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作家,他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  

  (蔡震)

Copyright © 2021-2024  陕西省翻译协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04900号-1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