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艺术
所属分类:协会要闻 阅读次数:85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5日 05:35:55
(美国)杰瑞·比萨奇
首先感谢高敏娜、杜丽霞、刘丹翎把《青木川》出色地翻译成英文。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但她们却干得很好。也请允许我衷心地感谢安危,把这些译稿汇总在一起,使这部小说的翻译出版才成为可能。请允许我向作者叶广芩表示特别的感谢,感谢她创作了这么一部非凡的、令读者入迷如醉的小说。我相信,参与《青木川》翻译出版的所有人,对小说作者的艺术境界、壮丽的想象和完美的写作技巧,都会永远铭记在心,常存感激之情。我也要感谢诸位给了我这样一个与大家一起工作的机会。这是一次真正的令人兴奋的旅程,一次令人惊奇的学习与成长的经历。
- 引言
科学技术及经济商务全球化,为提高人类觉悟、感触人类良知搭建了一个可视的、更为先进的平台,换句话说,就是促进人类思想、情感、文学和艺术全球化的平台。作为翻译工作者,你们站立在启迪和理解新浪潮的最前锋。由于你们的译介工作,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通过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爱情、精神和历史,才能窥见到中国的灵魂。你们的工作高尚而不可缺少。你们给非中文读者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文学的途径,增进人类的理解、尊重、同情、海纳和感恩,而这一切,在经济、技术和政治全球化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却往往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短缺。
无容置疑,我对你们的工作怀有极大的尊重和钦佩,然而,我撰写的这篇文字,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我不是翻译家,我是作家,我的作品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我与世界各地的作家就他们的英文文本进行过合作与切磋。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木川》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科技文献。我写的这三言两语,也不可能作为文学翻译的指南。关于翻译方面的问题,你们比我懂得多得多。我希望表达的意思是,当你们的头衔被定为“翻译家”的时候,你们同时也是“艺术家”。你们是故事大王,是作家,是工艺师,是信使。只有通过你们的努力,作者的思想才能活灵活现地来到那些原本不可能达到的地方。我为你们的奉献和艺术喝彩。
- 翻译的本质
要从事翻译工作,就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当一名木匠锯下木料,拿起铁锤准备做一把椅子的时候,他的脑袋里就已经有了那把椅子的形象。如果他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那么这个木匠很可能做成两条腿的小凳,而且两条腿还不一样长。一名外科医生在切开第一刀之前,他(她)的心目中一定有一个这台手术的最终结果。否则,我就得为这个病人感到非常遗憾了。农夫耕种土地,就期盼着未来的丰收。军事领导人必须筹划如何取得胜利,否则,就会一败涂地。同样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翻译工作。
翻译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用电脑轻易便可完成的机械练习。电脑可以翻译单词,但不能翻译感情。电脑生成的译文,文法上可以是对的,创作上却是错误的。如果一部小说的叙述需要一定的连续性、紧迫性和一致性,作为译者,最重要的是预先掌握全部内容,把故事从头到尾完整地复述出来。如果我翻译100页至150页,却没有阅读第1页至100页或150页至600页,我怎么能够知道故事情节正确无误、正在向高潮发展呢?怎么能够知道从一章到另一章所听到的声音和语调是完全一致的呢?
我认为,故事里的人物对译者必须是鲜活的,其鲜活程度差不多就像对原作者一样,译者要成为小说人物和故事的一部分,这一点尤为重要。这里的关键不是看每一个单词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去倾听书中人物和故事传递的信息和感情。作者并非死盯着每个单词的定义在创作,而是考虑语言的流畅、与故事情节和主题相关的叙述和人物对话。倾听故事,再把你听到的翻译出来。你无论翻译整部手稿,还是翻译部分章节,都是这个情形,就像三位译家翻译《青木川》那样。当多人参与翻译同一部作品时,该翻译小组需要一起工作,还需要与原作者一起商讨,以确保小说人物的声音、叙事节奏,通篇都是始终如一的。这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写作技巧的一部分。当多人参与翻译同一部作品时,其结果往往是人物声音混杂,故事焦点脱节。此时,一个编辑在译稿上下功夫的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译者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新的受众了解故事,欣赏故事,被故事所吸引。要达到这些目标,不是依靠一个个单词,而是通过故事的精神和灵魂。小说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他们有生命,有希望,有梦想,有恐惧,有爱情。他们有好人,他们有坏人,他们还有做了坏事的好人以及做了好事的坏人。翻译工作可以触摸到人物的表面,也可以触及到人物的灵魂。
- 文化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焦点、力量和弱点,都有它自己的风俗和特殊的习惯。作为一名作者,我感到译者的目标是描绘,就你们而言,就是以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描绘中国人的性格、心态、思想及人文精神。有些带普遍性的观念,如:爱情、死亡、饥饿、性欲、口渴、痛苦、快乐、幽默等等,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然而人们却从略微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中国读者感到有趣的,对美国读者可能毫无意义。反之亦然。比如,《青木川》里那位红发青年说:“老板去嫖娼,他问娼妓是不是处女。娼妓感到很难回答,她想,如果回答‘不是’,她还没有结婚;如果回答‘是’,她已经伺候了数以千计的嫖客。所以,她给了一个含混不清的答案,说:“我不能算作是处女了,你可以把我当作‘副处’对待好了。” 据这本书称,这是一个“过时的”、“粗俗的”中国笑话,作为一个英语读者,我却无法理解和欣赏它。
习语的翻译,是另一种有力的例证。所有文化都有习语,能够直接翻译出来的为数极少。我相信,对中国读者来说,“猴子打灯笼”、“亲娘奶里的油”之类的习语寓意不言自明。但对英语读者来说,却不是这样的。同样,英语里的一些实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美国习语“go fly a kite”,“hill of beans”,“hell bent for leather”,或者“shit faced”,你们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你们怎样去翻译呢?要把这些东西翻译好,你需要知道这个习语的意思,而不是这些单词的准确翻译。把中文习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的办法是把习语翻译成译入语里意思相同的习语。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概括,还有许多例外的情况,但是中文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似乎与英文大相径庭。《青木川》在故事布局和人物塑造方面,采用了高度描写的技巧。目前,我觉得许多美国小说更基于动作而缺乏详细的描述。
比如,在《青木川》里,暴力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行动的一部分。在第二章里就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描写王三春吃饭的习惯时,作者是这样写的:“王三春喝白酒,坚持有菜才喝。王三春喝酒没有下酒菜,就从铁血营拉过一个票,将胸口划开,从背后踹一脚,那人的心脏就掉出来了,这是王三春从多人身上练出的绝技。挖出来的心被生切了下酒,如果太肥,就炒了吃。” 读了这一段描述,你对王三春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有了一个相当的了解。指出这一文化差异的意义,就在于译者需要明白,过火的描述有可能使美国读者感到啰嗦和厌烦。我再次申明,这只是一个大体的观察,我敢肯定还有很多例外,我只是觉得这一点值得一提。
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可能是正常的、完全可以辨认的,但在另一种文化里却神秘莫测,完全是一个谜。我不知道四川旱船是个什么样儿,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仍然不知道,因为我通过谷歌引擎查找了,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到。作为一个读者,这个词就打断了故事的流程,因为我竭力在想象这样一只船到底是个什么样儿。再比如:“国家二级警卫”、“公民拘留通道”等,使我离开正在阅读的故事去东找西找。在英语里也有同样的情形,例如:美国常用短语“blue grass”,“Louisville Slugger”及“Petoskey stone”。如果您正在用英语阅读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您可能会停下来查找这些资料,因此打断了您想象力的流程,降低了阅读体验的程度。我决不意味着要把一个故事简化,只保留它创造性的脉搏跳动而删掉必要的碰撞和障碍。
在常常关注没有时间、关注生活中常态和非常态下种种困难的同时,一个译者有必要了解和感受一种文化,而不是仅仅搞懂那些单词在语言里的含义。要设法了解英语读者的灵魂,这是一种只能通过艺术才能完成的事情。诸如斯达兹·特科尔所撰写的《工作》一类的图书,描写美国天天工作的普通民众,讨论他们的希望、梦想和恐惧,这类图书对于感受美国的文化是非常珍贵的。观看美国的电影,甚至收听美国的电视,对深刻理解英语语言的韵律,都会提供巨大的帮助。
- 用英语思维
我觉得成功翻译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能够用英语“思维”。这样,你用英文思维,用英文模式写作,就变得自然且流畅。我在联合国工作了许多年,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的人都告诉我,用英语“思维”,是他们以日常会话方式进行沟通的关键。这些人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此他们必须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写作。
用英语思维的秘诀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多地讲英语。我相信,书面文字全是代表声音的。我的看法是,当我们读一个词,我们就听到这个词在我们的脑海中。许多作者已经告诉我,他们为“声音”书写。翻译进入读者的思想,而这个读者的思维方式很可能与你的同胞大相径庭。如果书写文字的模式有悖于读者正常的思维模式,那么,读者就会迷惑不解,对正在阅读的故事毫无反应。
我的朋友在中国旅行时,看到了一些公示语,其中不乏直接翻译的例子。虽然每个英文单词可能是正确的,但给人们的印象却是非常错误的。比如:有个公示牌,在中文下面写着这样的英文,“Under the River to Play Safety”;在另一块公示牌上,英文译文是“Please Enter Pool Urine”。我敢肯定,英文单词都是正确的,但传达的信息却神秘莫测。我很想知道你们将如何翻译这两条公示语。
用中文思维,用英文书写,其结果都是美国人所说的“洋泾滨”。如果用英文思维,用中文书写,我想,其结果会是英式中文。在这两种情况下,流畅的写作被打断,作者的愿景被蒙上阴云,还可能变得含混不清、大打折扣,或者完全被毁掉。译者的责任是巨大的,要向作者负责,向读者负责,向艺术负责。
- 翻译的艺术
翻译是一种罕见的职业,它既是一种手艺,又是一种艺术。译者是艺术家,他们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用一种不同于作者母语的语言写故事。虽然这是作者的故事,译者以一种能够适合新受众的方法,复述这个故事。当然,译者不是作者,译者是故事大王。翻译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翻译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目标是以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用故事里的人物触及读者的感情,用一页又一页逐步展开的传奇和事迹开启读者的心智。译者通过进入小说人物的心灵和作者的内心世界,编织一个超越文化差异和政治分歧、几乎不可思议的文学壁毯。《青木川》是一部设计复杂的小说,是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的综合产物。小说描述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观点。魏富堂是一个贩毒的强盗,还是符合他那个时代传统的社区领袖?他是一个强奸杀人的恶棍,还是修桥建校的功臣?冯明是个革命者、空想家,还是一个开始想复仇、多年以后停止复仇而悼念情人的人?解苗子、程立雪和谢静仪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什么这部小说最终是一个爱情故事?
英语读者需要知道这是一个中国故事,但是,他们也需要用他们习惯的方式给他们讲故事,以便捕捉他们的想象力,并允许他们感受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用英语思维尽管非常重要,但同等重要的是:时刻不能忘记作者是中国人,小说中的人物是中国人,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这正是你们要与世界分享的东西。你们不要企图把中国作家翻译得像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或者丁·昆士(Dean Koontz)那样。要使译文为英语读者易读易懂,你们不必试图复制美国或英国作家的语言风格。在小说《青木川》里,叶广芩有她自己的声音和风格。这种风格,应当共享;这种声音,值得聆听。这就是翻译的艺术。所以说,参加翻译这部小说的人,的确都是艺术家。
- 翻译的技巧规则
在这篇短文里,我根据个人的看法,主要谈了谈翻译的基础,翻译的灵魂及翻译的重要性。这里,请允许我就翻译的技巧和一些细节,再简要地谈几句自己的看法。我要再次申明,我不是翻译家,但是我编辑审阅了许多翻译作品。我也是读者,作家和作者。
我想和大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把复述故事永远放在第一位,把“技术问题”放在第二位。无论是复述故事情节,还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都不要让语法挡道。翻译出意思,翻译出精神实质就行,不要担心语法和拼写。实际上,如果您按照语句和段落、按照思想和理念去翻译故事的情节,语法却往往会是正确的。另一方面,逐字翻译实质上在制造语法错误,是故事情节僵硬呆板。无论怎样,当你确认你已经确切地讲出了这个故事后,语法和拼写错误是可以检查出来的。
连续性在任何翻译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一点也适用于保持人物声音和语调的前后一致,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相关人名,也要相互连贯。在《青木川》中,我们谈的是‘青木川’,还是‘广坪’?显而易见,对中国读者来说,那是同一个地方(作者理解错了,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译者注);可是对英语读者却不是这样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校订中尽量要让读者明白这些名字是交替使用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比如:你们可能知道纽约俗称“Big Apple”,可是你们知道“City of Brotherly Love”, “The Big Easy”,“Bean Town” 或者“Motown”都是指美国的哪些城市吗?对美国人来说,一听就明白;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如果我写道:“被抢劫的卡车,在底特律闷热的晚上,缓慢地行进着。啊,这原来是汽车城,司机面带微笑地思索着,这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啊”。很明显,底特律和汽车城是一个地方,这两个地名在手稿的其余部分,通篇可以交替使用的。
人名也必须前后一致。是Wei-Futang ,还是 Wei Futang?是Li Shumin,还是 Li Shu-min?关于绰号、昵称或用其他方法识别同一个人,又怎么办呢?比如:“三老汉”是谁?这个称谓第一次使用后,在后边的许多页面里做过解释。李树敏一度被称为李五。对中国读者,弄清这些关系可能不成问题;对英语读者,听起来好像是另一个人。名字的前后一致,对于集中读者的注意力非常重要。在英语里,如果我突然把一个名叫“Jonathan”的人称作“Jack”,或者把一个名叫“Robert”的人称作“Dick”,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把“Dolores”叫“Lola”,把“Laura”叫“Lolly”,能搞懂吗?应该一直使用同一个名字,或者在本书中已经叫出去的一个绰号。否则,读者可能不知道谁是谁,谁在做什么。
我也建议把所有脚注都翻译出来,包括在正文之内。在《青木川》译稿里,大部分脚注留作空白。作为英文编辑,要校订好一部书稿,了解这些脚注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多名译者一起切磋的必要性,要一起确定人物姓名、地名、人物性格发展以及故事情节。永远记住,当有疑问,请教作者。这一点,才是一位作者的真正观点。
- 结束语
对于你们的兴趣,伙伴关系和敬业精神,我再次表示感谢。能参与《青木川》的审校工作,我真的感到很高兴。让我再次重复对你们工作的基本看法,结束我的发言。你们是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你们是故事大王和爱心使者,你们把新文学带给世界。你们是艺术、思想、观念和人类天性全球化的一部分。翻译,是一个责任重大、乐趣无穷的事业。
(安危 译)
2012年8月8日星期三上一篇:《青木川》翻译的处理原则